宜昌长江公铁大桥建设
作为宜涪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迎来关键节点
承载桥梁的南北主塔已浇筑73根桩基,其中江南8号主塔墩的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江北7号主塔墩亦进入冲刺阶段,剩余9根桩基将于8月底“扎根”江底,成为大桥拔节生长的“钢铁脊梁”。
作为宜涪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迎来关键节点

15台重型机械“扎堆”协作
与江南充足作业面不同,江北7号主塔墩施工场地由于位置紧邻滨江大堤、市政道路与居民区,作业面仅6000余平方米,不到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这个狭窄空间里,密集排布着8台旋挖钻、5台履带吊、2台挖掘机。远远望去,吊机高耸、钻杆冲天,犹如一簇破土竞长的“钢铁春笋”。

宜涪高铁2标一分部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冯力介绍,尽管空间受限,但项目部技术人员操作重型机械“灵活走位”,确保了施工现场有条不紊。

主塔桩基连续作业“一气呵成”
在7号主塔墩23号桩基位置,直径3米的钢护筒深深打入地下,钻杆带动钻头在泥浆中持续旋转掘进。大约40分钟,钻头出水、清渣、再下钻,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冯力道出关键挑战:“与大众认知有所不同,一根这样的大直径桩,从开始钻进到最终混凝土灌注完成,需要4至5天连续作业。一旦中途暂停,超厚卵石覆盖层极易引发塌孔事故,其后果对工期和质量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23号桩基刚刚成孔,就马上进入灌注环节。履带吊把9米长的钢筋笼稳稳吊起放入,锁住顶端后吊起第二节,由工人辅助对接并拧紧用于连接的螺纹丝头,再解锁继续放入,直到四截钢筋笼如“搭积木”般拼接完毕,直达孔底。
随后,约300立方米的混凝土源源不断注入,标志着又一根“钢铁脊梁”顺利扎根。
后续钻孔不必“挑灯夜战”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加上10月中旬就进入中华鲟的产卵保护期,桩基施工的窗口期格外紧张。

好消息是,江北另外5个桥墩和1个桥台的桩基,直径均在1.5米以内,可实现“一日成孔”。冯力表示,项目部将采用白天钻孔、夜间灌注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干扰。

待到2029年,宜昌长江公铁大桥建成之时,巨龙凌空飞架、高铁飞驰穿城,将成为山水宜昌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