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宜昌旅游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2-11-17 11:099070
宜昌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享誉世界的峡谷景观——长江三峡;有举世瞩目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有世界文化历史名人——屈原;有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近年来,宜昌旅游业围绕努力建设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打造三峡旅游龙头目标,着力推进城市形象推广工程、旅游精品建设工程、旅游质量管理工程,精心塑造城市品牌、产品品牌、节庆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在宜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宜消费、增加旅游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全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宜昌旅游业经过不断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对外开放重点景区49处,3A级以上景区24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国家4A级景区10处,国家3A级景区13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星级饭店64家,旅行社114家,星级游轮14艘,豪华旅游车辆400多台,注册导游2300名,旅游从业人员26.7万人。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宜昌3A级以上景区占44.2%,三星级以上宾馆占29%,旅行社占30.5%,注册导游占48.9%,游客接待量占23.4%,旅游总收入占32.2%,旅游核心城市地位已具雏形。
  
  而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舒适的城市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提供了绝佳场所。宜昌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骨干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开发了一批以“三峡大坝”、“屈原昭君”为主体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一批旅游特色餐饮;推出了《楚水巴山》、《盛世峡江》等一批精品文艺节目;三峡游客中心、三峡旅游广场、三峡专线旅游服务中心、均瑶国际广场、商业步行街等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游客正慕名而来。
  
  为继续推进宜昌旅游业的稳步前进,我市按照“开发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营运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思路,扎实开展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打造“1+6”旅游精品开发方向,即以两坝一峡为核心旅游区,建设屈原故里、昭君故里、清江民俗风情、三国文化、柴埠溪后河、嫘祖故里生态旅游区等六大精品板块, 初步形成以三峡大坝为主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集群。同时,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宜昌旅游发展,加大政府主导旅游发展力度,成立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宜昌规划及交通、文化、生态、旅游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开始了平湖半岛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区和三峡游轮集散中心建设前期筹备工作,理清了峡口风景区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巩固和发展了三峡专线旅游整顿成果,初步完成了三峡旅游水路客运港口资源整合,为宜昌认真落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旅游行业的一大盛会,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每届旅游节都有鲜明的特点,使人印象深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宜参观游览。九年来,旅游节为宜昌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九届旅游节投资洽谈会共签约招商项目313项,投资总额426亿元,直接吸引游客602万人次,中外游客走进宜昌,游览三峡,体验节庆,直接旅游收入达18.8亿元。旅游节已成为宜昌城市的一张金名片,一个开放的窗口,一架友谊的桥梁,加快提升宜昌城市品牌,推动宜昌融入国际舞台。
  
  如今,宜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形象已深入人心,众多国内外游客纷纷“来宜昌,游三峡,看大坝”。宜昌依托主流新闻媒体,积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成功打造了三峡工程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屈原故乡昭君故里、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以及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6张旅游城市形象“名片”。 “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醉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旅游——宜昌的朝阳产业,宜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正朝着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记者罗锐锋  通讯员王程)

以项目打造精品  用服务培育市场

——访宜昌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屈鹏

  宜昌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得天独厚,为宜昌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日,宜昌市旅游局局长屈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对宜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宜昌目前的精品旅游项目?
  
  屈鹏:以两坝一峡为核心旅游区,建设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昭君故里文化旅游区、清江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区、三国文化旅游区、柴埠溪后河原始生态旅游区、鸣凤山灵龙峡生态养生旅游区等六大精品板块,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集群。
  
  记者:随着宜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步伐的推进,作为水电旅游名城,宜昌旅游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屈鹏: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立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整体部署,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宜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配套完成旅游、文化、交通、林业、环保、农业等8个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布局。严格实施规划,把规划纳入法定程序,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以规划引领全市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
  
  紧紧依托三峡旅游这一核心品牌,围绕“中国顶级、国际一流”的目标,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布局,打造旅游精品,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把宜昌建成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把宜昌旅游打造成三峡旅游的龙头。
  
  记者:在旅游项目建设上,将推出哪些精品路线?
  
  屈鹏: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坚持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打造旅游精品、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快建设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
  
  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以三峡大坝景区为龙头,突出水电文化、峡江文化、山水风光特色,推动旅游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核心景区和精品景区集中,把三峡大坝区域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心旅游区。充分发挥核心旅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1+6”旅游发展新格局,塑造三峡旅游精美名片。
  
  着力打造精品产品。在巩固提升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努力把宜昌建成“中国漂流之都”,积极打造国际极限运动基地,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地质科考、农业观光、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形成多层次、多品种旅游产品组合,有效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水平。
  
  着力打造精品线路。重点培育和完善高峡平湖三峡精华游、环坝双神游、两坝一峡游、清江风情游、三国遗迹游、屈原昭君神农游、宜昌都市游等七条三峡旅游新干线。
  
  记者:怎样做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市场做大做强?
  
  屈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旅游投资、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经营服务等领域引进国内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格局;发挥三峡旅游的品牌优势,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合作,形成国际国内旅游网络;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记者:在兼顾旅游产品出精品的同时,如何加强市场服务功能建设?
  
  屈鹏:充分发挥宜昌区位优势,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辐射鄂西圈乃至三峡区域的交通枢纽,建设三峡旅游的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主动对接周边热点旅游城市,争取开通宜昌至武当山张家界、西安、桂林等地城际旅游专列。
  
  适应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度假型、商务型、会议型酒店。适应自助游、自驾游需求,引导建设一批特色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和露营地。充分挖掘宜昌山水文化、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名人文化、军事文化、水电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充分展示三峡文化魅力。
  
  突出水电旅游名城特色,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拓宽城市骨架,夯实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和形象提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把宜昌建成宜居宜旅宜业城市。加快启动平湖半岛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和峡口风景区综合开发,开发文化休闲娱乐项目,把平湖半岛水域建设成为“三峡的维多利亚港”。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相关新闻
 
 

宜昌旅游网手机版-m.yichang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