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国际旅游节是一个展示宜昌魅力的节日:自2000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三峡国际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来宜昌、看大坝、游三峡。9届旅游节直接吸引游客602万人次。世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宜昌,宜昌还世界一个精彩。
这是一个给宜昌经济注入活力的节日: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大企业、大财团来宜昌投资,一大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9届旅游节投资洽谈会共签约招商项目313项,投资总额426亿元,直接旅游收入达18.8亿元。旅游节为宜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是一个给人们留下启迪的节日:历届旅游节的成功举办,给宜昌留下深刻启示,按照“政府主导、城市品牌、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通过旅游节这个载体,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效益,真正让人民从中得到实惠。
如今,宜昌市委、市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来培育,提出了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旅游节使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流向宜昌,成为拉动宜昌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
丰富了宜昌旅游产品体系
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融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现代工程、民族文化为一体,蕴藏十分丰富。从首届三峡国际旅游节起,历届旅游节都将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宜昌旅游资源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在老宜昌市民的记忆中,宜昌醉早可游玩的就是三游洞、白马洞、东山公园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景点。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宜昌加快了迈向世界的步伐。为增强宜昌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提高宜昌旅游知名度,近年来,宜昌以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为龙头,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平湖半岛、江南旅游新区、晓峰旅游区为重点的两坝一峡核心旅游区,建设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昭君故里文化旅游区、清江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区、三国文化旅游区、柴埠溪后河原始生态旅游区、鸣凤山灵龙峡生态养生旅游区等六大精品板块,构建“1+6”旅游产品格局。推出了高峡平湖三峡精华游、环坝双神游、两坝一峡游、清江风情游、三国遗迹游、屈原昭君神农游、宜昌都市游等7条宜昌三峡旅游新干线,形成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特色产品,为创建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对外开放的重要景区(点)49处,其中5A级1处、4A级10处、 3A级13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
完善了宜昌旅游服务功能
如果说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为宜昌奠定了旅游发展基础,长江三峡工程在宜昌兴建,为宜昌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那么,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年年举办,则为提升宜昌旅游产业素质、壮大宜昌旅游产业规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宜昌统计年鉴》资料记载,1999年,宜昌拥有旅行社94家,涉外星级饭店19家,各类旅游企业14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00万人次。
随着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宜昌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星级饭店64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0家;旅行社11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1家。注册导游2300名、景区持证导游230名,全市旅游业从业人员26.7万人。在宜注册涉外星级游轮14艘,豪华旅游车辆400多台。2008年,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许多地区旅游经济出现下滑。而我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92.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6.3%,接待海外游客数量在国家旅游局统计的地级旅游城市中继续位居第八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扩大了宜昌旅游客源市场
从首届宜昌三峡旅游节开始,配合旅游节,宜昌多形式、多层次,持续宣传城市旅游形象:自2004年3月1日起,全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峡工程在宜昌”的形象广告。同时,宜昌还频频走出去“吆喝”三峡风光,多次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各类旅游会展和促销活动,举办了两届“全国百强社三峡行”采风活动,4次在华东线、华北线、华南线和西部区域等4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宣传促销,不断加大对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市场开拓力度。2007年全市以“奥运在北京、旅游到宜昌”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四大对外宣传促销活动,旅游市场半径不断扩大;远赴欧洲、美洲、澳洲进行促销,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节庆活动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我市客源国不断增加,欧美客人成为我市主要海外客源,港澳台市场增长迅速;华北、华东、中南市场等成为我市主要客源地。9届旅游节直接吸引游客602万人次,中外游客走进宜昌,游览三峡,体验节庆。
成就了宜昌旅游新格局
历届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宜昌良好的旅游环境。一是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格局。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要求,全市以旅游节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大办旅游节、办大旅游节,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二是优化了旅游市场秩序。围绕节庆活动,旅游、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治“旅”,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市旅游行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来宜游客满意率不断提高。
三是加强了区域旅游合作。旅游节是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第五届旅游节,宜昌和北京两地共同邀请海外风情展演团,拓展了办节的领域;长江三峡沿线各地积极参加旅游节相关活动,共打“三峡牌”。宜昌市、神农架双方政府和旅游局分别签署了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协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联谊会各成员单位形成了《宜昌共识》,三峡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8年,宜昌、十堰、襄樊、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7个城市签署《湖北一江两山和三国旅游合作协议》,实现了区域内旅游企业对接、产品对接、市场对接和节庆对接。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参加第21届旅游城市协作会,与呼和浩特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采访中,市旅游局局长屈鹏告诉记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宜昌旅游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托三峡旅游这一核心品牌,实施统筹开发、重点突破、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优化旅游布局,打造旅游精品,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把宜昌打造成为三峡旅游龙头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建成三峡旅游醉佳目的地城市和中国醉佳观光旅游城市。力争到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