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绿水青山宜人城(宜昌)

2012-11-17 11:157780

      滨江的宜昌,有山的魂魄,水的气韵。

  宜——宜居、宜旅、宜业;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

  宜昌人对“宜昌”二字的注解,既表达了对城市美好未来的追求,也体现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选择之中。

  城在林中,人在画中

  绿树街边合,青山郭外斜。

  依山傍水的宜昌城区,建筑高低错落,街面整洁清新;十里滨江画廊,绿树琼花,亭台楼榭。

  中外游客第一眼看见宜昌,无不为其秀色所吸引。“城如人,贵有品。”市委书记郭有明说:一座城市应该是一件“凝固的艺术精品”,我们要努力追求富有特色的城市品位和个性。“品”在青山秀水间。宜昌面向国际招标城市景观设计,醉终方案博采了多家海内外设计名家之长。

  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这是正在建设的城东生态新区的规划理念。2008年,投资10亿元的城东大道全线贯通,丘陵地貌的城东成为开发热土。

  一个两难选择摆在决策者面前。选择一:挖走山体,可以腾出大片平地,换来数以亿计的土地收益,多建数十万平方米房屋。选择二:保护山体植被,修路打隧洞要增加投资,出让土地减少影响城建筹资。

  醉终,“保有生态型的环境品质”成为大家的共识。

  如今的城东新区,一个个植被茂密的小山保住了。14个开发地块依山就势,虽不能整齐划一,但山城相依,高低错落,焕发出原生态景观城市的动人魅力。“户外500米,必然有绿地。”在宜昌,城区街道全部绿化,条条绿相似,路路树不同。全城65个公园、游园和37块公共绿地全部免费开放,“城市之肺”让人们自由地呼吸清新空气。

  重生态也重配套。近年来,宜昌扬长避短,突出山水园林和水电之都的神韵,多渠道融资60多亿元,开工建设5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老城道路改造中,供电、通讯等10多种管线全部下地,城市天空“蜘蛛网”彻底消失;270多条背街小巷路面硬化,环境美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4平方米。

  凭借“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诗意美景,宜昌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多项荣誉。

  城市拓展,环保为先

  经济快速发展,会不会破坏得天独厚的好环境?

  地处三峡,宜昌的生态状况备受世界瞩目。

  中国醉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近年来,接踵而来的荣誉,见证了宜昌有效化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矛盾、鱼与熊掌兼得的历程。

  站在城西黄柏河畔,只见河面清波荡漾,水中鱼虾穿梭,水草摇曳。河的对岸,是正在建设的鄂西旅游圈重点项目——平湖半岛风景区和三峡游轮中心。

  夷陵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这条河的水质曾一度恶化至劣五类,“一河黑水臭满街”。近年来,政府投入3亿元专项治理,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目前水质已恢复到国家二类标准。

  因水而兴的宜昌城区,水体保护是重中之重。全市近年来先后实施三峡库区及影响区重点环保项目47项,截断香溪河、柏临河等长江支流污染源头,使长江三峡宜昌片区地表水质整体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宜昌对污染的宣战格外果决:近年来,一批投资数十亿元的外来项目,被环评一票否决。全市29家高污染的小纸厂、小水泥厂被取缔。城区99家落后的老企业被关闭或搬迁改造。

  如今的宜昌城,3000多辆出租车和大型公交车全部完成“油改气”,中心城区机关、企业的小型燃烧锅炉全部被淘汰,清洁燃气普及率达到92.14%。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建成,使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02%。

  宜昌,这颗“山、水、城、坝”相辉映的三峡明珠更加迷人。

  建设有形路,闯出无形路

  宜昌景色优美的沿江大道,几年前只通到九码头。夜游江景的客人说:“九码头以下,大半个宜昌城不见了!”“打通沿江大道,拓展城市骨架”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市人大和市政协为此提出了专项提案。

  目标很明确,矛盾很突出:仅一期工程就需近3亿元,钱从哪里来?

  思路决定出路。市政府借助“无形的手”,成立企业化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改单纯依靠财政拨款为面向市场融资。

  市城投公司先贷款收购沿江1145亩土地,整理后公开拍卖获得1.7亿元净收益,再以此增加公司资本金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同时还申报国债、外资贷款等资金来源。短短几年,城投公司不仅筹得了沿江大道建设所需资金,还剩余1亿多元用于启动城东生态新区的开发,走出了一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良性循环的新路。

  如今,长达13公里的沿江大道一线串珠,将狭长形的宜昌城区连为整体:新增公共绿地21万平方米,将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滨江公园,从葛洲坝头一直延伸到伍家岗;长江护岸焕然一新,城区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

  依托沿江大道的成功经验,宜昌城市开发由单一的道路建设向片区综合开发转变,形成“建设一条路、带活一大片”效果。近年来,仅沿江大道延伸段,就有金色海岸、廊桥水岸、虹桥国际等10多个高端商贸、物业项目建成,聚集了财富与人气,入住人口近10万;投资20亿元的宜昌万达广场,今年全面建成开业后,将以全新的业态,打造出宜昌城区新的商业中心。

  目前,“沿江模式”已在宜昌3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中全面推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市委书记郭有明感慨地说:“建设一条有形的路,我们闯出了一条无形的路!”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相关新闻
 
 

宜昌旅游网手机版-m.yichangly.com